01 科技岗也需要了解业务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科技产业发展,银行业务逐渐转线上办理,越来越多的银行注重增强app客户黏性和金融场景构建,“ 手机银行的预约转账、语音转账、远程服务,银联app的扫码乘车、京东白条、线上快带等等都属于金融科技的应用”, 单纯的科技岗无法胜任此类工作,既懂业务又懂科技的金融科技产品经理才是银行需要的高端人才。
金融科技产品经理主要负责研发与本行业务相关的科技产品,收集用户喜好和模拟用户使用场景,真正涉足金融与IT两界,属于复合型金融人才。
截至2020年,金融科技投入比重最高的银行是招商银行,其研发人员(仅仅是研发)就有约1万人,约占员工总数9.6%。传统银行业经营的存贷结算等业务,已经被金融科技赋能,用科技的手段辅助金融业务的处理,使业务成本更低、效率更高、风险更低,帮助金融机构赚更多的钱,这也是招行称为“零售之王”的一大原因。
因此,不想做到行业顶端的科技岗不是一个好的科技岗,即便在我自己组建的银行人交流群里,我也发现了科技岗间明显的认知差异:有的科技岗即便与业务无任何交集,也喜欢咨询群友业务相关问题,始终保持积极上进心态;有的科技岗只会在群里问一句:“有没有科技岗后默默退群”。不谈科技岗在银行的人数占比本就较少,单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对未来的前瞻性,二者已然高下立判,没有充足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助力自己增长知识并改变认知,去能力化是影响所有银行人未来发展的一道天堑。
02 目标不清晰导致步伐混乱
刚从象牙塔出来的新人其实有着老员工无可比拟的优势:可塑性强。但偏偏多数新人死守读书人傲骨磨灭了自己的可塑性。
银行只是给你提供一份工作,除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好本职工作外,它最大的意义在于给你提供了一份谋生的手段,说的通俗点,来银行就是为了赚钱。除了明确这一目标并采用各种手段付出努力外,不要在其他任何方面付出任何精力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尤其入职初期那几年,没有家庭拖累,更是打事业基础的时间。
多总结一下前辈成功的经验,将无数成功的经验复制并实施,这就是你的成功道路,方向很明确,多数人却因为畏难心理选择了退却并对正确的经验加以否定,这种阿Q精神真的不值得提倡。拿最简单的捧和送来讲,这件事谁都可以做,基本没有门槛,别人做了你没做,反倒抱怨别人只懂此道获得了晋升,这从逻辑上来讲并不通顺,当然,我们每个人都排斥这种风气,但你自己能和全世界为敌吗?人不为己、天诛地灭,非得自己开拓一条新路,那不是给自己增加负担的一种做法吗?在没能力改变世界时,先顺应世界,变强后再徐徐图之未尝不是一种认知的改变。
03 知行合一才是成功之道
很多基层银行人的确不适合银行如今的环境,但除了抱怨,他从不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改变做出任何行动。
银行风口刚来时,毫不夸张的说,那是全员幸福,现在银行风口过了,你还死守着自己不擅长的方向并做努力,那只能付出大于回报。不仅银行,任何一个行业风口刚来时,都是回报大于付出的契机,当行业成熟后,它不可避免的走向专业化,拿银行来讲,营销是否愈加专业可能多数基层银行人都深有体会,即便是上文讲的科技岗也是如此。那你不去学习、不去考证、不去寻找机会提拔,本身就会被银行业自身发展所淘汰。因此,多说没用,做才能出结果。
除此之外,有人说要发展副业,可迟迟迈不出那一步,多说两句我不该说的,哪怕你从意识到的那一刻开始行动,现在可能也对所从事副业的行业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,拿自媒体来讲,16年,有人说着狗屁不通的话轻松收获数十万粉丝,17年就开始接着8万一条且不需要付出任何时间成本的广告;现在你再去踩这个风口,不好意思,真的没了,它对从事此行业的人专业性要求愈加高了,没有点东西,你粉丝都涨不起来,遑论变现了。这就是认知加行动晚人一步的直接后果。
碍于篇幅原因,想说的以后再写,归根结底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,时代变化很快,多去接受新事物,多去实践老经验,从而在做的过程中衍化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,这才是认知改变带来的变化。
Copyright 2015-2023 华夏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