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 杜虎
继广州出现女子诬告男子偷拍一事后,杭州和成都分别出现类似事件。
(相关资料图)
其中,成都何先生6月11日乘坐地铁时,两名女子认为其鞋面有反射绿光,是装了摄像头在偷拍。报警处理后,警察确认他鞋面没有任何问题。媒体6月13日核实了此事,何先生不接受两名女士道歉,准备起诉她们。
从何先生对本次诬告偷拍、报警处理的过程描述看,他明知自己无辜但还要脱鞋、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保安和警察检查盘问,接受乘客和来往行人的拍摄围观,这种被公开羞辱的滋味,搁谁身上都不好受。
何先生说,警察证明清白后,两位女士一位说“对不起帅哥”,另一位则拒绝致歉,这种敷衍潦草的态度,激发了很多网友的愤怒,希望何先生起诉教训她们。
杭州同类事件,引发的争议也很大。网传视频显示,一位杭州师大男研究生在街边看手机上导师照片,被路过的年轻女士认为是尾随她偷拍他的猥琐男。争执发生后,男生愤怒指问女生“你叫什么名字”,女士则回“你为什么这么凶”。
但这个事,后续有个反转。自称是女生的家属发文指出,视频中的男生之前对女生有多次骚扰行为,女生向学校辅导员反映多次。6月13号下午女生正在打电话,突然发现此男生离她很近(50公分),被吓坏才下意识喝斥男生。后来是因为害怕才会说出“认错人了”。家属还贴出了4月份女生与辅导员的聊天记录。情况是否属实,有待学校回应。
不管怎样,三起偷拍有关事件接连出现,还是很有冲击性。可能以前也有这些个案,但总不如女性被偷拍事件来得恶劣,所以在议题竞争中落了下风。不排除川大女研究生构陷民工大叔偷拍一事,引发舆论热潮后,男性被偷拍诬告的个案才有机会占据舆论高地,男性偷拍女性,女性诬告男性偷拍,终于“扯平”了。
成都何先生和民工大叔的遭遇,都很值得同情,旁人为之愤怒,也是人之常情。尤其新闻底下的评论区里,一些站女权立场的人,不但不谴责道德有亏者,还表达了更深的忧愁。她们认为即使有偷拍诬告,但也无改男性大量偷拍的现实,不能用单个男性被诬陷,来为更多男性猥琐的偷拍辩护。她们操心的是,对女性偷拍诬告的过度反应,会助长整个社会对偷拍行径的纵容。
不好说这种担忧是病态的,但起码是不理性的,而且容易激起整个男性群体的反感,担心哪天也“祸临己身”。有这样的反应也能理解,毕竟诬告是用相当随意的标准去审查别人,有可能造成无辜人社死,后果可能很严重。
资料图,图文无关
不管是为当事男生打抱不平,还是担心自己受牵连,男性网友支持对偷拍诬告者提起诉讼,这是没问题的。
但同样的道理,支持追击也得有个限度才好,得在法律轨道上运行这种“支持”,而不是一股脑地否认女性所有的安全焦虑,认为她们基于安全敏感性的一切表现,都是无理取闹。
回到前面的个案中,两名女生认为何先生鞋面装摄像头,其想法看着很“天马行空”,但去搜新闻,以往还真有人在鞋子里装摄像头,被公安行拘10天。不排除这两位女生看到过相关报道,看到不同寻常的绿光,便生了警觉心,进而咬定何先生在偷拍。
她们错就错在,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,丝毫没想过冤枉别人的可能。在警方澄清事实后,也没考虑过自己此举给对方带来的麻烦和伤害,轻飘飘地就过去了。她们下判断之轻率和道歉的不用心,对他人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体恤,不愿为自己的过错负责,是需要谴责的,甚至可能要付出法律代价。
但是,若把她们的行为,放大成所有女性的“臭毛病”,视为所有男性潜在的威胁,认为不用狠招无法整治这些“小仙女”,甚至恨不得要把诬告者打死扑灭,那就跟前面那些激进女权一样,脱离事实,助长性别对立这种不良风气。
有人可能会说,这么说是和稀泥,但实际上最重要的,是不被局限在性别对立的认识框架中,可以有性别视角,但不要唯性别论。
无需区分男女视角,人性告诉我们偷拍和诬告都是错的。偷拍是把女性当做发泄欲望的对象,诬告是把男性当成发泄怨恨的对象,这两种行为同遭人恨,都不能搞立场先行,抛开事实不谈。
像广州大叔、成都何先生遭遇的,理论上讲,执法警察、审判法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,有权裁定偷拍和偷拍诬告的事实及性质,并作出相应的处罚。我们也知道,针对偷拍和偷拍诬告的社情民意,无法被个案裁决完全盖过风头,因为个案喧哗的背后有舆论起伏、有思潮涨落,可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,都有义务避免病态的歇斯底里。
Copyright 2015-2023 华夏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